2018年5月8日星期二

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忙忙碌碌、坎坎坷坷,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经历了多少起起落落,度过了多少难忘的岁月,送走了多少春夏秋冬,不知不觉人走过了人生中几个重要的关口,转眼到了垂暮之年,岁月的痕迹犹如烙印一样布满全身:人的身躯不再挺拔,满头的青丝变成白发,清澈明亮的双眸已昏花,布满皱纹与斑点的皮肤代替了往日的粉嫩与光滑,听力下降,牙齿松落,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这个时候的人彻底告别了青春燃烧的岁月,步入了一个人一生中的黄昏期,即一个人的晚年。接下来人即将面临的就是人的离世,这就是一个人所必经的最后一个关口。
人生意义
1. 只有造物主掌握人类的生死大权
如果说一个人的出生是其前世的缘起,那么一个人的离世便是其前世的缘落了;如果一个人的出生是一个人此生使命的开始,那么一个人的离世便是其此生使命的结束了。造物主既然为每个人设置了固定的出生背景,也必然为每个人安排了固定的离世背景。这就是说,每个人的出生都不是偶然的,每个人的离世也不是突发的,每个人的生死都与前世今生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人出生的背景如何、离世的背景是什么,都与造物主的命定有关,这就是一个人的宿命,即一个人的命运。既然一个人的出生有诸多说法,那么一个人的离世也必然有各种特殊的背景了,这样人类中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寿命,也产生了各种离世的方式与时辰:有的人身强力壮却早年夭折,有的人体弱多病却长命百岁,寿终正寝;有的人死于非命,有的人则自然辞世;有的人客死他乡,有的人则在亲人的身边闭上双目;有的人死于空中,有的人则死于地下;有的人溺于水,有的人则亡于灾;有的人卒于晨,有的人则卒于夜……人都想生得风光,活得精彩,死得轰轰烈烈,但没有一个人能超越其宿命,没有一个人能摆脱造物主的主宰,这就是人的命运。人可以为自己的未来作出各种规划,但没有一个人能规划出自己如何出生与离世的方式与时间。尽管人都极力回避抵制死亡的到来,但死亡却在人不经意间悄悄地逼近人,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离世,也没有人知道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离世,更没有人知道自己将在何地何方离世。很显然,掌握人类生死大权的并不是人类自己,也不是自然界的某种生灵,而是拥有独一无二权柄的造物主;人类的生死并不是自然界某种规律的产物,而是造物主权柄主宰之下的结果。
2. 不认识造物主的主宰,必然难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当一个人步入晚年的时候,他所面临的不再是养家糊口或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而是如何与自己的一生告别,如何迎接自己生命的终结,如何划上生命的句点。虽然在外表上来看,人都并不理睬死亡,但人并不能摆脱对死亡的探索,因为在死亡的背后是否有一个人看不见、摸不着、人一无所知的另外一个世界,人并不知晓。这不禁让人不敢正视死亡,不敢正确面对死亡,而是极力回避谈及有关死亡的话题,所以,这让每一个人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同时给死亡这一人必经的事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给每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当人感觉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意识到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的时候,人便在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恐惧,有一种莫名的害怕。人对死亡的恐惧让人越发觉得孤独与无助,这个时候人就会问自己:人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人的一生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吗?就这样划上句号了吗?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活着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名利吗?难道是为了养家糊口吗?……不管人是否想过这些具体的问题,不管人对死亡恐惧的程度有多深,总之,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探求奥秘的欲望,有一种对人生的不解,同时也夹杂着人对人世间的不舍与依恋。人害怕的究竟是什么,人要探求的究竟是什么,人不舍的究竟是什么,人依恋的究竟是什么,恐怕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地说清楚……
因为惧怕死亡,人有太多的牵挂;因为惧怕死亡,人有太多的放不下。有的人到死的时候牵挂这个、牵挂那个,放心不下儿女,放心不下自己的亲人,放心不下自己的财产,似乎人只要有牵挂便可免去死亡带来的恐惧与痛苦,似乎人只要与活着的人保持某种亲密关系,人便可以摆脱经历死亡时的孤独与无助。在人内心深处隐约有一种害怕,害怕离开自己的亲人,害怕再也看不到蓝蓝的天空,再也看不到这个物质世界。习惯了拥有亲人的孤独的灵魂不愿意就这样孤独地撒手离去,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未知的世界。
3. 一生追求名利面对死亡无所适从
本来一无所有的一个孤独的灵魂,因着造物主的主宰与命定有了父母、家庭,有了成为人类中的一员这样的机会,有了体验人生的机会,有了游历人世间的机会,也有了体会造物主的主宰、认识造物主造物奇妙的机会,更有了认识造物主权柄、归服在造物主权柄之下的机会,但是大多数的人并没有真正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机会。人花费毕生的精力都在与命运抗争,一生都忙碌于养家糊口、穿梭于功名利禄之间。人宝爱的是亲情、金钱与名利,人把亲情、金钱与名利看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尽管人都埋怨命运多舛,但人还是把“人为什么活着,人当怎样活着,人活着的价值与意义”这些人最该明白与探求的问题置于脑后,一生无论多少年只为追求名利而奔波,直到人的青春不再,直到两鬓斑白,直到容颜老去,直到人意识到名利不能阻挡人衰老的步伐,金钱填补不了人心灵的空虚,直到人明白谁都不能逃脱生老病死的规律,直到明白谁都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当人不得不面对人生中的最后一关的时候,人才真正地明白了人纵有万贯家产,纵有高贵身份与显赫地位都难逃一死,都必然回归到其本位——一无所有的孤单的灵魂。当人有了父母的时候,人便觉得父母就是其的一切;当人有了财产的时候,人便觉得金钱就是人的依靠,就是人活着的本钱;当人拥有地位的时候,人便死死抓住地位,宁愿为其舍命;而当人即将撒手离去的时候,人才知道人倾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原来都是过眼云烟,没有一样能抓得住,没有一样能带得走,没有一样能让人免去死亡,也没有一样能成为一个孤独灵魂归途中的安慰或伴侣,更没有一样东西能拯救人超脱死亡。人在物质世界所得的名或利给了人暂时的满足感,给了人一时的快慰,给了人心灵踏实的假相,让人迷失了方向,所以,在茫茫人海中挣扎,渴求得到安息、得到安慰、得到心灵的宁静的人被一层又一层的浪涛席卷着,当人还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为何活着、将往何处去等等这些人最该明白的问题的时候,人便被名利引诱、迷惑、控制,一去不回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不经意间人就这样送走了一生的黄金期。当人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人逐步意识到这个世间的一切都与人渐行渐远,人再也无力抓住任何一样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此时,人才真正地感觉到原来自己如呱呱坠地的婴儿一样依然一无所有。这个时候,人不得不开始思索自己的一生都做了什么,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也正是这个时候,人便越来越想知道是否真的有来世,是否真的有上天,是否真的有报应……人越是临近死亡,越想明白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人越是临近死亡,越觉得心灵的空虚;越是临近死亡,越觉得无依无靠,所以,人对死亡的恐惧与日俱增。之所以在死亡临及的时候,人能产生这些表现,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其一,人即将失去人在人世间所赖以生存的名或利,即将告别人的眼目能看得见的这个人世间的一切;其二,人即将独自面对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神秘莫测的令人却步的世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中人没有任何的亲人与依靠。这两方面原因让所有面对死亡的人心神不宁,让每一个临及死亡的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慌张与无所适从。当一个人真正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人才知道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应该明白人从何而来,人为什么活着,是谁主宰人的命运,又是谁供应主宰着人类的生存,这些才是一个人活着的本钱,也是一个人生存必备的根基,而不是学会如何养家糊口、如何追求名利,也不是学会如何在人群中出类拔萃、如何活得更富有,更不是学会如何做人上人、如何在各种角逐中游刃有余。人花费一生所掌握的各种生存技能虽然让人能够拥有丰厚的物质享受,但从来没有给人的心灵带来真正的安慰与踏实,反倒让人不断地迷失方向,难以把持自己,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明白人生意义的机会,也给人如何正确地面对死亡带来了隐忧,人的一生就这样被断送了。造物主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生的机会来体验他的主宰,来认识他的主宰,然而人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只有死到临头的时候才开始顿悟,这未免太晚了!
人一生都在追求金钱、名利,人把这二者当作救命稻草,当作唯一的依靠,似乎拥有了金钱与名利人就能持续地活着,就会免去一死,但是当死亡临近的时候,人才发现金钱与名利离人是那么遥远,而人在死亡面前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如此的不堪一击;人在死亡面前是如此的孤独、无依无靠,如此的无助;原来人的生命不是金钱与名利能换来的,不管人拥有多少财富、多高地位,在死亡面前都是一样的贫穷与渺小;金钱不能买来生命,名利不能免去人一死;无论是金钱还是名利都不能使人的寿命延长一分一秒。人越是有这样的感觉,越是渴望能继续活着;人越是有这样的感觉就越惧怕死亡的临及。此时,人才真正地发现人拥有的生命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人也真正地发现一个人无论是生是死都不是人能说了算的,都不是任何人能掌控的。
人生这几十年说长也不算长,说短也不短,眨眼之间,人从出生到成年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虽然在年龄上算是成年人,但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人生、对命运的认识几乎等于零……继续阅读 : 不要错过认识造物主主宰的机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